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十九篇 乘风 (第7/8页)
r> 灵机法师便对师太行了一礼:“如此这般,贫僧这里就只谢师太一人便了!哈哈!” 郡主笑着轻捶了一下玉城的后背,领着几位一起来到了素心禅院用午膳。 最让灵机法师念念不忘的观音竹嫩笋,仅三寸长,未破土时采于寅时终南山阴坡,纵剖薄片用冰泉浸泡去涩,配雁塔温泉水发的黑木耳和峨眉雪芽茶叶,素油爆香快炒,淋山茱萸果醋,名为终南玉版笋。咬一口咯吱脆响,清香滑嫩、酸辣可口,圣僧笑称“咬得菜根,听得天籁”。 而妙昙师太最爱的是一道千页照心豆腐,用荐福寺古井水点的卤水豆腐,压制成千层,切方正块以松针烟熏出木香;置于青瓷盏中,浇琥珀色菌菇高汤,汤面浮一粒红枸杞,如佛顶珠。师太用勺破开豆腐时,见层叠如佛经,赞叹:“撕开方见本来味”! 用终南山旱地小米烹制的金粟禅饭,粒粒金黄如舍利,法师刚只吃了一碗,又见那罗汉兜素面甚是喜人,也吃了一碗—— 手工拉的银丝细面,根根透光;用昆布、干松茸、无花果文火吊足六个时辰的汤头,滤清后色若蜜蜡;用榆耳、竹荪、石耳等十八种山珍切细丝,炒成“兜率天”云霞状的浇头淋于其上,鲜甜惹味! 圣僧边吃边摇头边叹气:此味只得雁塔有,一口吞尽虚空相! 此后,这面便被改名为“虚空面”,每日限供八十八碗,合八十八佛忏数。因得圣僧加持,每日的八十八碗皆是一抢而空! 第九十四章 午膳过后,喝了会儿茶,郡主便引着妙昙师太去了菩提苑泡汤,这边灵机法师还照例是由玉城领着,来到了少阴苑——苑形如古琴,汤池为琴箱,回廊作弦柱,风过檐铃似梵音。 主体汤池池壁嵌蓝田玉雕药师佛十二神将,暗合少阴经xue位,泉中浮终南山灵草金线莲,有活血通络之效,池畔青瓷香炉焚“水火既济香”。 法师轻车熟路,脱的溜光赤条条的一副皮囊,迈入池中。玉城却不脱衣,忽然一下跪在了法师面前:“请圣僧救人一命!” 灵机法师再怎么见多识广,也没想到刚刚还谈笑风生、乐乐呵呵的玉城转脸间便行此大礼要求救命! “施主快快请起,有话好说!” 玉城并不起身,“小人最亲近之人近日遭遇变故,未来某一时刻可能会遭遇飞来横祸,故此想找一隐秘之处隐匿藏身以求避世,求圣僧指点一二!” 灵机法师见他还不起身,略沉吟了一下,“灵隐寺慧明方丈,与贫僧有旧。贫僧可修书一封,请慧明方丈不吝收留,想来可以护其周全。。。” 玉城想了想,灵隐寺太过出名、人多眼杂,况且只是躲藏起来,并没打算真的要剃头做和尚,便道:“圣僧,那灵隐香火太盛,若剃度改装,反倒惹眼。。。可否有那种世外桃源的少有人知的清静所在,最好是道观。。。” 灵机法师点了点头,“确实,如果施主亲近之人也如施主般容颜秀丽,剃度之后反而更惹人注目,是贫僧大意了。。。” 玉城低头,“圣僧哪里话!是小人不知好歹,给圣僧添麻烦了。。。” “远在胶东半岛的最北端,有一蓬莱县,依山傍海,四季分明。在那蓬莱县东南崮山背海面的一处断崖之上,有一座小小的蓬莱观,堪称人间福地,却连蓬莱县本地人知道的都不多!贫僧早年曾有幸到访过一次,实在有天高海阔之感,且与那蓬莱观的云栖子道长甚是投缘。便可修书一封,托付与他,可保无虞!” 玉城一听,极是满意,连磕了三个响头,“谢圣僧慈悲!” 法师也是被逼的没办法,汤也不泡了,出了汤池,披上衣服,便写了一封信,连带手绘一张地图,交给了玉城。 玉城感动的眼圈泛红,深深鞠了一躬,“圣僧也不问何人何事,就如此慈悲鼎力相助,小人没齿难忘!” 法师呵呵一笑:“贫僧虽与施主只有几面之缘,但施主聪慧过人、心思通灵,想必确是走投无路、万般无奈之下才开尊口,贫僧信的过施主的为人,无需多问!” “大恩不言谢!” 法师从衣服堆中取出一块青玉螭纹佩交予玉城,“此佩原是唐玄宗赐予李泌的山中宰相印纽残件,乃贫僧少年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