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寵傾城:大明男妓青雲錄_第十九篇 乘风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十九篇 乘风 (第6/8页)

更像的是认准了一个人,赴汤蹈火的一片心,恩与情,恩情!

    第九十三章

    四月初八,天光破晓,佛首阁前便已早早跪满香客,大概是都想占个好位置,亲眼目睹一下佛诞盛典、双璧辉映的盛况。

    佛首阁莲池畔,灵机法师一袭赤金袈裟,手持九环锡杖,踏雾而来;身侧跟着的妙昙师太,却令众人惊诧——原以为三百年南岳净慈庵的掌门,该是位鸡皮苍颜的老尼姑,谁知竟是个雪肤玉骨的年轻女子:不过二十出头的年纪,青灰僧袍不染纤尘,眉间一点朱砂如初绽的榴花,行走时衣袂翻飞,似携着天边的云气。

    “这师太……怕不是菩萨化身?”

    “这师太怎地如此年轻?”

    人群中有人低呼惊叹!

    有了解真相的信众纷纷解释道:“这师太的来历可不简单!你们当这妙昙师太是靠脸才当上掌门的?嘿,那可是大错特错!”

    “我听说,她七岁就能背诵整部《楞严经》,十岁时在净慈庵辩经,把几个云游的老和尚都问得哑口无言!”

    “她师父——上一代的明慧师太,晚年得了眼疾,经书都看不清,全凭妙昙在旁诵读讲解。据说有一回,明慧师太夜里梦见佛祖拈花,次日醒来便说衣钵该传她了。”

    “难怪!我表兄去年去南岳进香,回来说净慈庵的尼姑们个个对她心服口服,连八十岁的首座师叔都恭恭敬敬称她掌门!”

    “管她什么来历?能叫佛首显灵的人,那岂是寻常?”

    众人议论纷纷、玄而又玄之际,就见这一俊一美的双圣已在佛首阁莲池畔站定:灵机法师诵《金刚经》,声如沉钟;妙昙师太持《妙法莲华》,音若清泉。两经交汇时,佛首阁中供奉佛首的琉璃匣在日光下、温泉水汽蒸腾中,竟泛起七彩光晕、微型虹霓。

    池中朱砂鲤突然跃起,尾鳍扫过师太指尖,形成了鲤跃莲台的景象,有那大着胆子抬头看的女信众都看得呆了,手中团扇坠地:“阿弥陀佛!这哪是尼姑?分明是瑶池仙姑落了发!”

    仪式毕,灵机法师指阁上匾额问:“师太看这‘佛首阁’三字如何?”

    师太仰首,见池畔飞出一只玉色蝴蝶,正落在“首”字上:“阁中存佛首,阁下涌佛泉——法师说,是佛首金贵,还是活水金贵?”

    法师以锡杖点地,池面顿时漾开涟漪:“金阁影在水,蝴蝶影在眸,师太问的是哪个佛首?”

    此后长安小儿便有传唱:“灵机俊,妙昙娇,佛首阁前彩虹飘……”,更有那各种版本的《双圣开光图》广为流传。

    开光仪式尚未结束时,便已有人迫不及待涌入了新建成的佛首泉——位于佛首阁两侧,各辟半露天汤池:左泉男池,池形如金刚杵,池底铺黑曜石,水温较高,暗合“勇猛精进”之意;右泉女池,池作八瓣莲状,池壁嵌螺钿贝母,水温稍低,取“柔忍慈悲”之旨。

    两池遥对佛首阁金莲,入夜后阁上琉璃佛首映照时,池水竟分现日月倒影。

    泉池周遭皆种花树,左泉畔植流苏树正值盛放,白花如雪,随风卷入泉中,遇热化作香雾;右泉边种粉樱,瓣落池面,珠泡托着嫣红上下沉浮,似胭脂泪滴。

    最妙是清风起,阁上铜铃一响,两树花雨齐飞,在半空交织成曼荼罗纹,未及坠地又被蒸汽托起,恍若天女散花。正所谓“一泉分阴阳,万瓣落空明”,因此又被人称作“花雪沐禅泉“。

    妙昙师太是第一次来,所以见到那花雪奇观和沐汤禅趣,都不住地点头赞叹,灵机法师呵呵一笑:“师太先莫高兴的太早,殊不知他家的终南苦笋和金粟禅饭也是一绝,贫僧至今仍念念不忘!”

    玉城呵呵一笑:“圣僧这是嘴馋了,催着我们开饭喽!”

    郡主啐了一口,“休得无礼!”

    灵机法师哈哈一笑:“无妨无妨!前些时日收郡主信,贫僧本是嫌远不打算来的,但又据信中说终南山的新鲜嫩笋正当令,唉,便想着远些又何妨!贫僧这就来了。。。”

    玉城也哈哈一笑:“我原本跟郡主说只请师太便罢,后来一想,反正师太一人也吃不了那许多嫩笋,索性做个顺水人情,连那馋嘴和尚一并请了吧!多双筷子的事儿!”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