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三章 (第2/2页)
,还撒娇,羞不羞啊?”崔夫人取笑道。她将女儿揽入怀中,却忽然有点忧伤:“还跟阿娘撒娇呢,傻丫头,都该嫁到别人家去了,今后可不能如此了。” “那我便不嫁了。”傅般若半真半假地说道,“嫁人有什么好的?做了他家妇,再不能跟在家一样惫懒,要侍奉婆母,友善兄嫂,cao持家事,生儿育女,几十年下来,竟没半刻是为自己活的,好没意思。” 崔夫人幽幽地叹了口气。 “这是你幸运。”她抚摸着女儿缎子般光滑的长发,“你爹爹人品正直,后院中干干净净的,你们姐妹和睦,自然是不想出嫁。像我当年,便是巴不得赶紧觅得如意郎君……” 傅般若沉默下来。 母亲出身清河崔氏,闺名唤作昭娘。虽说如今世家也只剩下个空架子,但外祖崔则极为出息,自小便聪颖过人,七岁就能写文章,十四岁便以神童召试,与进士一千余名参加殿试,得先帝赏识,赐同进士出身。此后宦海沉浮数年,起起伏伏,既掌过中枢之权,又历经数次贬谪,如今已然乞骸骨,避居建州老宅。 崔则为人风流多情,妻妾众多,子嗣繁茂。崔昭虽是他的长女,但自幼丧母,继母不慈,父亲又不闻不问,在闺阁中不知受了多少苦。所幸后来觅得良婿,如今的日子过得是称心如意。 “女人这一辈子,结婚便如同第二次生命。所以母亲一心想为你寻一位人品端正的郎君,即使没那么有出息,但定不会苛待了你。”崔昭轻声道。 她虽然与丈夫鹣鲽情深,但骨子里依旧并不相信所谓的爱情。她对女儿自小的教养也是如此,她教女儿读书习字,写诗作词,便是盼着她们不拘于内宅一方窄窄的天地。 但偏偏上辈子的傅般若只听进去了风花雪月,倒将这些有用的忘了个一干二净。 …… 许是因为想通了许多事,当晚傅般若睡了个好觉,听着外风刮过檐角的呜咽声,依旧睡得香甜,一夜无梦。第二天醒来时推窗一看,大地白茫茫的一片,天色已然晴朗了起来。 “一连下了几天的雪,可算是停了。”侍女阿蘅一边为傅般若梳发,一边笑着道。 “雪停了好呀。”傅般若拈起一支累丝芙蕖花钗,对着螺钿八角铜镜照了照,也笑道:“再过两日冰厚些,就可以上后头海子玩冰犁去。” 闻言,阿蘅的眼睛也是一亮:“娘子,你可得带上我呀。”阿蘅是傅般若奶娘的女儿,两人自小一起长大,说话也随意许多。 “那是当然啦。”傅般若玩笑道,“不带你的话,谁来扶着我?” 屋内的几人笑成一团。 正说笑着,俞mama掀开帘子进来了,她是傅般若的奶娘,性子宽厚却又不失威严,院里的几个年轻侍女对她是又怕又敬,见她进来了,都连忙噤声,低头做自己手头的活去了。 傅般若倒是不怎么怕俞mama,她问道:“mama怎么这般早就过来了?可是阿娘那边有什么事要吩咐?” 俞mama进了屋,先在火炉边烤了烤,去了通身的寒气,这才到傅般若身旁站定:“没什么大事。”她犹豫了一番,随即压低了声音道:“是杨家大娘子来了。” 傅般若一顿,随即有些厌烦。 杨家大娘子是崔昭继母所生的二妹,只比崔昭小上两岁,两人一前一后出嫁。那时候人人都觉得她嫁的好,丈夫是进士出身的翰林,清贵无比,又年轻俊美,文才风流;而傅明章年长崔昭九岁,不过是制科出身,为人沉默寡言,哪里算是什么良配。 可是谁能想到,十几年后,清贵无比的杨翰林依旧还是个五品官,而制科出身的傅明章已然登阁拜相,风光无限。 这杨大娘子心中不痛快,便要隔三差五地来寻崔昭说上一通酸话。崔昭倒也不惯着她,只四两拨千斤,轻飘飘几句话就将她堵了回去,她却总也不长记性。 傅般若摇了摇头,正欲起身,却忽然想起了什么:“六表兄也一同来了吗?” ——— 后面几天比较忙,更新会晚一点~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