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三章 (第1/2页)
第三章
这是这一世,傅般若第一次见到冯恪。 冯恪是江夏人士。冯氏在当地也算得上耕读传家的名门大族,他祖父曾任过朝中三品大员,到了他父亲这一辈,族中子弟没有出类拔萃的,虽有功名却不曾出仕,更不会经营,都是些只晓得吃喝玩乐,吟风弄月之辈,冯家也就慢慢败落了下来。 冯恪是他父亲的独子,少有才名,是江夏有名的神童,当地的读书人家一说起他来,无人不知,无人不晓。他也确实不负众望,年纪轻轻便做了解元,后又三元及第,登阁拜相,冯家这才又兴旺了起来。 前世傅般若第一次见到冯恪,是在父亲被贬青州后。 那时的冯恪已入仕,深受陛下赏识,以状元身份获赐绯衣,前途无量。而傅明章却因惹恼陛下而被罢相,任青州知州,不知何年何月才能重返汴京,这份雪中送炭之情义,令傅明章十分感慨,又见他品貌不凡,便起了将女儿嫁与他的心思。 本朝向来有个习俗,若是父母看中了哪位郎君做乘龙快婿,便会将他领到家中,让小娘子们隔着屏风那么瞧一眼。虽说一眼也看不出什么,但这一眼往往便能避免不少婚姻悲剧。 于是父亲便让母亲领着她,就这么隔着屏风,远远的,模模糊糊的望了一眼,面庞什么的全未瞧见,只看得出是个身形高大清瘦的郎君。 傅般若那时并不知道,这会是她未来的夫君。 傅明章向来思虑周全,他担忧事情不成,伤了女儿的颜面,便未曾透露实情,只说是三元及第的状元郎,让她来领略一番风采。事实证明,他的忧虑是正确的。 冯恪婉言谢绝了亲事。他直言他妻子前不久才刚刚去世,他须得替妻子守孝三年才再次考虑婚事。 因着此事,傅明章更加觉得冯恪此人,重情重义,恪守原则,是个可托付终身之人。于是三年孝期一过,他又再次提起此事,冯恪没再推拒,傅般若便这样嫁进了冯家。 算起来,上一世冯恪似乎就是在这个时间点上娶了他的原配王氏。王氏是兵部侍郎家的三娘子,与冯恪的母亲是远亲,但谁能想到红颜薄命,嫁给冯恪不到一年便逝世了。 嫁给冯恪后,傅般若曾向他提及过此事。他听了后,却只是笑,言说怪不得总听见屏风后有玉瓶相撞声,他还以为傅相公养了只顽劣的猫呢。 前世的记忆如同走马灯一般在傅般若脑中来回闪烁,待她再去看时,冯恪却早已收回了目光,与一道的几个郎君进了隔壁的书肆去了。 傅般若微微出了出神,不知怎么,忽然就轻轻叹了口气。 …… 小娘子们门禁都严,将到未时的时候席便散了,三五成群地从樊楼退出来,上了各自家的马车,互相道别。 傅兰因喝的有些醉了,上了车便直嚷嚷着热,整个人在傅般若怀里滚来滚去,将衣服和发髻都弄得一团糟。 傅般若又气又好笑,想教训她几句,却又发觉没法跟醉鬼交流。费了老大的劲,才好不容易把她送回到自己院里。 母亲崔氏午休刚起,看到傅兰因这副醉态也是忍俊不禁,只得吩咐女使嬷嬷给她端来醒酒汤,又让她好好休息。 “你没喝多吧?”崔夫人转过头,又去看自家大女儿,她用手背贴了贴傅般若的额头,温度倒还正常,“你下次也看着因娘一点,不能让她喝这么多。” “我哪里管得了她。”傅般若喊冤道,“因娘的鬼点子一个接一个的。” 崔夫人想了想鬼精灵的二女儿,也不由得噗嗤一笑。 她人生得貌美,肌肤洁白细腻,眉目秀丽,两道纤长的眉,但平日里向来沉静温婉,穿衣也喜素色,这一笑便如同雨后初霁,光华璀璨。 傅般若看着尚且年轻的母亲,心中感慨万千。若是说她重生后最大的心愿是什么,便是多陪陪父母,前世她不孝,让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,想必是伤透了心。 想到这,她抱住母亲,撒娇地将头埋进母亲怀里。 “多大的姑娘了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