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二章 她的日子很平静 (第1/2页)
第二章 她的日子很平静
宋知遥醒得很准时,早上七点三十分,阳光从窗帘缝里渗进来。 她没有赖床,也没有发呆。只是眨了几下有些干涩的眼,直接起身,走进卫生间。 洗脸,刷牙,叠被子。她的动作一贯从容且安静,像完成某种烂熟于心的程序。她洗脸,擦干,做好简单的护肤。将黑色长发在脑后拢起,围着手绕了一圈扎成个蓬松的低丸子头。 换上熨好的白衬衫和浅蓝色微喇牛仔裤。 厨房里,水壶正咕咕作响。她打开盖子,将烧开的水倒进印有小狗图案的马克杯。 水汽升腾,雾气氤氲。她坐在桌前,视线飘到阳台的绿植,泥土干裂,叶片卷曲,干裂发黄。她记不清上次浇水是什么时候了,大概是上个月的某个星期天,那天她又失眠了,凌晨三点爬起来,在屋子里瞎转悠。她坐在沙发上,一口一口喝完在冰箱里待了好久的柠檬汽水,又胡乱地到阳台倒了点水进去,那时她以为它还能活。 她起身走过去,还没等触碰到叶尖,就已有两片叶子掉下。她没再动作,把水喝完,把杯子洗净,倒扣在沥水架上。 她到学校的时候,刚好九点。 上午的校园阳光柔和。教学楼前的草坪有学生在边读书边吃早餐,也有人躺着惬意地生活。宋知遥没有理会这些年轻的热度,她穿过人群,走进教研楼,推开属于自己的办公室。 她的工位靠窗,光线很好,窗台上放着一只旧木相框,里头夹着一张风景照:云层压低的海面,天与海都是灰蓝色调,海水不断拍打着礁石,溅起层层白沫。是她大学一个人旅行时拍的。她偶尔看一眼这照片,也只是确认某个片段存在过那样,没有特别的情绪。 十点上课。她提前十分钟去了教室。 今天讲的是“依恋类型与成年期情感结构”。 她打开投影,开始讲课。 站在讲台上的她,语调平稳,节奏精确。“安全型依恋是依恋理论中最健康、适应性最强的一类人。他们像一颗稳稳扎根的大树:既能给人依靠,又能自由生长,遇到风雨也不会轻易倒下。”她一边讲,一边在黑板上写字,字迹清晰,背脊笔直。 有学生举手提问,她一一作答。 讲到“回避型依恋”时,声音顿了顿,说:“回避型依恋者不是不渴望连接,而是对‘失控’极其恐惧,他们习惯维持边界,把个体情感收紧,以理性压制本能。” 她沉默两秒,轻轻敲了敲讲桌,像是提醒学生,又像是提醒自己,掸掉某种突兀的念头。 下课时,一个女学生走上来,小心翼翼地问:“宋老师,我能问您一个私人问题吗?” 宋知遥点了点头。 “您……会爱人吗?” 她没想到这个问题。愣了一下,脸上却没什么情绪起伏。 轻声答道:“这不是心理学能回答的。”她微笑,温和地补了一句,“但谢谢你愿意问。” 学生离开后,她拎起包走出教室。听见背后有学生低声说:“她好像不快乐。” 她听见了,却没有回头。 风从走廊尽头吹过来,夹杂着点灰尘味。 回到办公室,她倒了杯热水,打开邮箱。 十几封未读邮件中,有一封来自某纪录片合作平台的邀请函。是一次小型心理学沙龙,邀请她担任圆桌主持。 邮件格式规范,措辞得体,她本无意多想,却在合作单位列表中看到一个名字—— 路远工作室。 这几个字像一道静默的裂缝,乍然地出现在她眼前。 明明只是几个字,却像是某种不可言说的回声,从很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