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周日记(V_1_42) (第1/7页)
时丨2025年2月15日15时 我在思考,也许可以把“欲望”这个词拆解为“欲”“望”——欲,是欲求,对应情绪淤积的状况;望,是渴望,对应情绪透支的状况。这样的拆解更合理。 ………… ………… 时丨2025年2月15日13时 想到明天要坐一整天车,我就提前开始晕车了。 午睡一会, ………… ………… 时丨2025年2月15日1时 我忽然意识到,过去一段时间连续和几位侣伴彻底失联——尽管这个过程没有对彼此造成伤害,但又确确实实让我累了。 我应该没有太伤害她们是吧(茫然),郑一鸣。 时丨2025年2月15日0时 和申雪婷聊玩到接近零点,感觉她状态临近节点,就一鼓作气直接让她昏睡过去了。 (坏笑)。 节日啊……也是劫日,有些人沉浸在爱情甜美中,也有人沉浸在分手的铭心刻骨中。 希望你好。 真心如此。 祝你幸运。 ………… ………… 时丨2025年2月14日18时 (伸伸懒腰)计划过两天去羊城了,节过完了。 ………… ………… 时丨2025年2月14日18时 犹豫了再三,给几位现在有或可能有男友的“过往”发了情人节的祝福——我内心的真实感受但不是负面的,准确说,我对于她们现实和伴侣组建新生活这件事,持非常乐观的态度,希望她好。 不过,在我的认知里“节日”同时也是“劫日”,如果有人分手了,那么在情人节或许会很难受——我希望这件事不发生,但如果发生了,希望我的存在能轻微唤醒一下,避免可能存在的事故。 不过我觉得我大概只是多虑了,打招呼有点像在sao扰了,希望不会影响到她们心情。 这也是最后一次这样做,我的陪伴到此为止了。 ………… ………… 时丨2025年2月14日10时 星座学说,我不怎么接触,但并没有抵触。在我的理解里,人,尤其女人,天生有融入一个“族群”的身心需求,抽象如星座也好,具体如明星也好,都是融入一个“族群”的优秀的“介质”。 比方说,社会大众的许多人,是没办法理解为什么会出现“粉丝狂热为明星行为买单”的现象,实际情况是,粉丝以某位明星为共同“介质”形成了族群,并遵循着某一套共同的规则进行生活。 消费,或者“消费欲的满足”是族群日常生活的一部分,欲望的本质是宣泄情绪,一部分人通过消费的方式把情绪宣泄出去,又因为这种行为发生在族群中,得到认同,这种把情绪宣泄出去并得到认同的过程,可以很好调节情绪。 被认同的过程中,“联系”加强了,联系的加强能巩固一个人内心的安全感——有些人误以为,这种消费行为目的是炫耀,秀存在,但根源的驱动力是宣泄情绪以及巩固安全感,花钱宣泄情绪。 回到星座学说,人在一定程度上有被定义、被认同、去融入的需求,而星座学说,在我直觉认知里,更像一种兴趣分类。 虽然不懂,但粗略看了一下,似乎是根据一个人出生年月日,以及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,在一个圆圈里,寻找一个定位。 定位本身可能不重要,重要的是有很多人相信星座,基于星座的媒介聚集成为族群。 而有了这个定位,准确的说,自身有了关于这个定位的“认同”,也就融入了族群。 这很重要。 在我看来,一个融入到族群里的人,无论融入怎样性质的族群,只要这个族群能够帮助她调节情绪,那就发挥积极作用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