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明知故学 (第2/2页)
趁着宫人去库房里拿棋奁的功夫,启蛰先简要告诉了他规则,瑟郁婆眼睛亮闪闪地边听边点头,都记的很快。 棋具拿过来,启蛰就摆了几个子教他吃子的打吃、征子、闷打等方式,顺便一问:“小郎来容时日不少了,可还习惯?身边人手够不够,不够尽管告诉我,我去叫人安排。” 这话里的关怀叫瑟郁婆眼睛愈发一亮,立即扬起笑容道:“初时是有些不适应,毕竟气候饮食都不大相同,我阿妈……也就是我乳母她有些不习惯,不过我倒是觉得,容朝更加繁华,市啊坊啊热闹极了,以后住久了,也定不会无聊!” ……嗯?启蛰轻微眯了眯眼,视线从棋盘来到了瑟郁婆脸上,不动声色地打量他的表情,想知道他到底是为了迷惑众人才故做此语,还是真心乐不思蜀了——若是后者,可不大好。 瑟郁婆并未发觉不妥,看向启蛰的眼神依旧羞涩又饱含期待,“只是初来乍到,还不太了解这里的风俗,如果、如果有熟悉的人能带我去逛就更好了!” 等了一会,启蛰却并没有接他的话,瑟郁婆还以为是自己cao之过急了,连忙转移话题。 他看看棋盘,故意下了一子,摆出一副好奇姿态,“蛰jiejie,这里是这样提子吗?感觉能吃掉好多诶。” 启蛰眉头一挑回过神来,不露痕迹地看了看棋盘轻轻一笑,落子接过话,垂下的眼睫藏起心思。 “下得不错,只是还要注意这里。”她一指棋盘,声音很是耐心,“黑子虽然吃掉这几个子,但位置也空了出来,白子落在这,反而比之前占的目数更多。” 瑟郁婆本来想讨夸奖,就如同那日褚辞玉进球后一般,不成想因为一时心急反倒出了点错,他有些恼怒地一眯眼,又赶紧垂下视线掩饰,再抬头时猫儿眼已睁得圆圆的,天真又可爱。 他撑着下巴点头,表情是有些恍然的小惊讶,“喔!我想起来了,刚才蛰jiejie就说过,围棋是比点目的,我在坊间看人下棋都在称赞某人提了多少子,还以为是比吃的子多少,原来是这样,唔,下棋好难呀!”编了小辫子的猫儿头一歪,可爱极了。 启蛰敛了棋子重摆,她今日处理了一堆公务本就有些疲惫,心里记挂着瑟郁婆最开始的话,更是有些心不在焉,闻言只是随意道: “不必理会那些话,出局的棋子再多,只要点目足够,也是与有荣焉的胜利。坊间有高手不假,但更多的不过是学了皮毛,听了一句半句就开始鹦鹉学舌……” 说了一半又反应过来,看了看瑟郁婆,心下莫名一叹,重新调整情绪,轻和一笑,语气无谓,“不知道一件事时心存敬畏是好的,但也不用太畏怯。何况,你学的很快不是?” 山茶端了新茶上来,奉在案上,随即立侍在启蛰身后。 她与启蛰自幼一起长大,极为熟悉,殿下的神情明显是看出什么了,却没有言说。 她与启蛰自来形影不离,连去新罗都随侍在侧,启蛰的心思虽不示人,她倒也能猜出几分,甚至对此也并不怎么意外—— 启蛰打百济之时,实行的是急行缓战,那地方不大却多山,地势东北高西南低,环境也与长安大不相同,不但冬夏温差大,有时候就连同一时间南北的温差都大到惊人。 队伍里除了原本的戍边军,还有不少人都是从其他州县调派去的,不能适应气候,要与已经抢占先机的叛党作战,就要考虑全方方面面,因而这策略是众将一起商讨定下来的。 启蛰那时候只有十七岁,即便在崇文馆学过不少,也仅限于纸上谈兵,熟记的兵书不过就是《六韬》和《孙子兵法》,都已经让不少将士意外。 他们都担心这偏要御驾亲征的小皇帝是个年少无知却盛气凌人,不肯听众人言的。 但启蛰自己却私下和山茶说,她不着急,这里的所有将军都比她厉害是容朝的幸事,他们有经验,她没经验,她就慢慢学,他们懂得多,她了解的少,她就抓紧背。 大军班师回朝时,启蛰已经背透了十几本兵书,折服了所有将军,自己指挥获胜了十几场战役,所有经历过平叛之战的将军们都晓得,领导他们的是一个年轻却知人善用、善于纳谏、宽宏大量且学习飞速的帝王。 令山茶自己都惊讶的是,启蛰的武艺明明相当不错——是不少历经沙场十几年的老将都赞叹的不错——但她从不曾如他们担心的那样,因为年少气盛,就一意孤行地前阵冲锋,因为她牢记,中权制谋,不取一夫之勇。 为了胜利,她曾经那样收敛起全部的傲气,可山茶知道,启蛰本就是无法掩盖光彩的人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